這是一個鋼結構應用在飛機場航站樓的案例,由此我們可以看到,鋼結構的可用領域在一點點擴大,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。
6月30日上午10點08分,隨著最后一榀鋼網架在北京城建集團施工的C4區吊裝拼接完成,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鋼結構順利實現封頂。至此,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鋼網架搭建完畢,這只世界上最大的鋼鐵“鳳凰”凌空展翅,展現出迷人的風姿。
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是世界規模最大、技術難度最高的單體機場航站樓,由主航站樓核心區為中心和向四周散射五個指廊組成,組成“鳳凰”造型。位于中央的主航站樓的屋面最高點高度為50米,然后下降至指廊端部25米,樓前屋蓋懸挑長度達47米,每條指廊從末端到中心的距離只有600米,最大限度的方便了旅客,增加了整個航站樓的連通性。
此次封頂的航站樓鋼網架結構包括主航站樓和指廊兩部分,由支撐體系和屋蓋鋼結構組成,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自由曲面空間,總投影面積達到了31.3萬㎡,總重量達5.2萬多噸。其中,主航站樓屋頂由6個本身較為完整穩定的受力體系連成有機整體,總用鋼量約為4萬噸,最大高差約30米。屋蓋鋼結構投影面積達18萬平方米,相當于25個標準足球場,但僅以8根C型柱為主要支撐,C型柱間距達200米,足以裝下整個水立方。整個核心區屋頂由63450根桿件和12300個球節點拼裝而成。
主航站屋蓋鋼結構則采用空間網架結構體系,這種架構體系一般由許多規則的幾何體組合而成,穩定性好。但航站樓的屋蓋為不規則自由曲面,其施工難度堪稱世界之最。
4月12日,主航站樓提升第一榀鋼網架,79天內通過26次分塊提升、13塊原位拼裝、31次小合龍、7次卸載、1次大合龍,最終于6月30日上午拼裝完成最后一榀鋼網架,出色完成了主航站樓的鋼結構施工任務。
目前,新機場項目建設者正努力踐行建設精品工程、樣板工程、平安工程、廉潔工程”施工理念,繼續加強施工管理,集成世界最先進的經驗,確保優質高效地建設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門,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。
根據總體計劃,新機場航站樓將于2017年底實現封頂封圍;2018年底實現新機場主體工程完工,2019年建成通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