耗費3500噸鋼材的武漢市首個鋼結構建筑體;武漢博物館,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,英姿初展,它好似一艘懸空的大船穿行于歷史與現實之間。
據了解,武漢博物館建筑面積逾7000平方米,由地下一層、地上兩層及空中三層組成。目前整個博物館的鋼主體結構工程已完成,施工進入樓面鋪設階段。從遠處看,整體造型好似一艘漂浮在地平線上的方舟,寓意武漢通江達海的區位及勇立潮頭的城市精神。
方舟底部距地面懸空十余米。據介紹,這一區域將建成開放式公共空間,而由兩個巨大鋼構件支撐的;時間之門,將引領觀眾從這里穿越現實和歷史,進入鋼廠工業遺址區。
武漢博物館建成后,將是武漢市第一個全鋼結構建筑體。此次所耗鋼材總量超過3500噸;因為是異形,構筑博物館的1500多個鋼構件沒有一模一樣的,其中最大的鋼構件重達25噸、高43.8米。
由于是全鋼結構的異形體,對工藝的要求自然相當嚴苛。武漢博物館在某些方面的施工難度堪比鳥巢。僅方舟鋼體結構重量就接近3000噸,它們幾乎全部懸于空中,這無疑加大了施工難度。而方舟的弧形懸挑,最大跨度超過27米,即使在鳥的施工過程中,也難得一見這么大的弧形懸挑,安裝難度非常大。此外,武漢博物館僅地下一層的鋼體就深達十余米,這在國內其他全鋼結構的建筑體中,也是極為鮮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