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些年震災連連。在一片擔憂和不安中,鋼結構住宅浮出水面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。其實,鋼結構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,早在20世紀60年代,歐洲、美國、日本等國家(地區)即開始推廣,在我國也不乏實例,但就目前的現狀來說,人們對鋼結構住宅的認知度并不高。
減震
事實證明,地震中房屋結構和材料問題是直接造成人員傷亡的重要因素。日本處于地震多發地帶,因此,鋼結構住宅的普及率極高。日本鋼結構建筑對減緩地震造成的傷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在我國現有住宅中,鋼結構所占比例不足1%,公眾對鋼結構住宅的概念還很模糊。大力推廣鋼結構住宅,成為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。
減壓
多年來,我國住宅建設主要采用現場手工濕作業,存在生產效率低、建設周期長、能耗高、污染嚴重、質量和性能難以保證、壽命周期短等問題。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近四成。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,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,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,鋼結構住宅與十二五規劃中五項環境與資源的約束性指標緊密關聯。
減負
我國鋼鐵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。歷經數年發展,國內鋼結構住宅工業化技術日漸成熟,為我國住宅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鋼結構住宅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突破口,是實現;十二五保障房建設目標的有力手段;鋼結構住宅將使生活和生產更加匹配,真正實現節能環保;
減員
改變房地產行業傳統的、低端的發展方式,推進勞動密集型行業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轉變,減少對勞動力和資源的過度依賴鋼結構住宅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。鋼結構住宅將大大解放生產力,如此龐大的減員將有助于建筑農民工向其他行業流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