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結構建筑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用的鋼筋混凝土建筑,成了未來的建筑發展趨勢。早期鋼結構主要運用在大型的劇院,體育館,高層建筑等,慢慢發展到普通的民用商品房。其實在國外鋼結構是很成熟的建筑形式了。
昨天小編有朋友從外地到上海玩,既然到上海,外灘、陸家嘴是必去的地方了。雖然小編在上海生活好幾年,去外灘的機會卻也不是很多。外灘是浦西,也就是老上海灘的地方,陸家嘴在浦東和外灘也就一江之隔,但是兩邊的建筑差異就很大。浦西在舊社會長期被外國人盤踞,抗戰時期是外國人的租界,因此能完整的保留上世紀初的建筑風格。后來,抗戰結束后,解放了,新的發展浪潮開始的時候,很多建筑都借鑒外灘的房屋建筑形式。厚重的墻壁,恢宏的氣派,是哪那個時候所最求的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九十年代是我們沿海城市的一個高速發展期。后來,上海的人口逐漸多了,以往的建筑太占地方。人口多了,地方就這么大,所以又迎來了第二次建筑改革。人口密度大了,保障人們的居住,那個時候興建了很多的小區,又叫老式公房,俗稱老公房。很多的那種小六層的房子,要么的政府規劃的某個村民住宅區,要么就是統一建設賣給老百姓的小區。外灘方向,除了江邊一排整齊的外國建筑,靠里面的弄堂就主要是老公房了。
陸家嘴那邊就不一樣,年代久遠的建筑很少,因為那邊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發展起來,是很年輕的一片建筑群。昨天去逛了一圈,目前中國最高的上海中心(632米)已經建成封頂,遠遠的把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甩在后面。逛到東方明珠腳下就能很好的感受到兩岸的建筑差異。浦東的幾大標志型大廈都是鋼結構大廈,陸家嘴環線上的天橋也是鋼結構建筑,主體是鋼結構主體,外層有玻璃裝飾,給人的感覺是就是很現代,很前衛。陸家嘴是浦東開放的第一站,也是上海的金融中心,時尚,年輕彰顯活力。
但從兩岸建筑來看,外灘代表了歷史,陸家嘴代表了現在和未來。隨著我們國家的迅速發展,還有很多地方會和上海一樣,在發展中崛起,鋼結構建筑業會伴隨著這次發展浪潮而風靡全國。